站内搜索

地址:惠州市鹅岭西路龙西街3号政盈商务大厦5层F1-2单元

电话:15678857333

Q Q :2930453612


扫描二维码

电梯无机房曳引机技术规范与安全标准深度解析
2025-04-27

一、技术规范核心要求

1. 结构与安装规范

无机房曳引机需采用紧凑型设计,如扁形盘式驱动主机,以适配井道顶层空间。安装时需满足以下条件:

  • 空间布局:主机与控制柜可集成于顶层井道侧壁开孔内,或置于轿厢与井道壁间,确保顶部安全空间符合《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规则》(TSG T7001-2023)要求,即轿顶与井道顶最低部件自由垂直距离≥1.0+0.035v²(m),轿顶上方需保留0.5m×0.6m×0.8m检修空间。

  • 承重要求:曳引机承重梁埋入承重墙时,支承长度需超过墙厚中心20mm且≥75mm,地脚螺栓固定需通过1.25倍超载试吊验证安全性。

2. 性能参数标准

  • 转矩与速度:额定转矩需匹配电梯负载,确保满载启动平稳性;速度调节能力直接影响响应时间,需通过VVVF调速系统实现平滑调速,优化运行效率。

  • 效率与能耗:永磁同步无齿轮曳引机因取消减速器,传动效率提升30%,能耗降低显著。例如,额定载荷1000kg、速度1.75m/s的电梯,异步机需15kW功率,而永磁同步机仅需10kW。

  • 噪声与振动:空载运行噪声需≤80dB(A),制动器噪声需单独测试并符合标准。振动速度有效值要求:无齿轮机座顶部≤2.8mm/s(垂直)、机座中部≤4.5mm/s(水平);有齿轮机需≤8mm/s(扭转)。

3. 关键部件技术要求

  • 电动机:绝缘电阻需满足热态≥0.5MΩ、冷态≥5MΩ;耐压试验电压为2倍电源电压+1000V,泄漏电流≤100mA;超速性能需符合GB/T 755-2019中9.7规定。

  • 制动系统:采用机电式摩擦制动器,额定制动力矩为额定转矩的2.5倍;制动响应时间≤0.5s,电磁铁耐压试验需承受1000VAC电压60s无击穿。

  • 防护装置:包覆带悬挂装置需防异物侵入,防护装置可防2.5mm砂粒;外露旋转部件涂黄色,制动器手动释放装置涂红色。

二、安全标准体系

1. 电气安全

  • 接地与绝缘:接地线颜色为黄绿双色,需直接接至接地柱;控制柜与动力线路分离敷设,零线与地线不得串接。

  • 断相保护:电梯需配备断相、错相保护装置,确保运行中断相时自动停机。

2. 机械安全

  • 制动器冗余设计:制动部件分两组装设,单组失效时仍能制动额定载荷;制动衬块需为不燃材料,且磨损后需有警示标识。

  • 限速器与安全钳:限速器绳轮偏差≤0.5mm,动作速度整定封记需完好;安全钳联动时无颤动,限速器底座需牢固。

3. 环境与维护

  • 机房环境:温度保持5~40℃,湿度≤90%(无凝露);照明≥200lx,配备专用消防设施。

  • 维护周期:轴承加油、链条调整等基础维护需定期执行;制动器需进行200万次动作试验,试验后性能仍需达标。

三、行业趋势与挑战

1. 技术创新方向

  • 节能技术:能量回馈系统可将制动电能回馈电网,节电率达21%~46%;LED照明可降低90%能耗。

  • 智能化: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曳引机运行状态,预测性维护降低故障率。

2. 现存挑战

  • 空间限制:无机房设计需平衡主机尺寸与井道利用率,部分老旧建筑改造难度大。

  • 散热问题:紧凑结构易导致高温,需优化通风设计以控制电机温升(≤80K/105K)。

四、结论

无机房曳引机通过技术革新,实现了空间优化与能效提升的双重目标。严格遵循技术规范与安全标准,是保障电梯安全运行的核心。未来,随着智能化与节能技术的深化应用,无机房曳引机将在城市更新与高层建筑中发挥更大价值,同时需持续解决空间适配与散热等工程难题,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。


电梯法规 / title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电梯法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