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由中山检测院牵头制定的《高海拔地区重要场所电梯安全保障规范》地方标准正式发布。该标准是全国首个针对海拔1000米以上重要场所电梯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系统性地方标准,覆盖使用、维保、制造、检验、监管五大责任主体,提出30余项高原特色技术要求,为高原电梯安全运行提供了“林芝方案”。


| 责任方 | 核心新增义务(高原特色条款) |
|---|---|
| 使用单位 | ①设“电梯安全保障部”;②配氧气瓶、抗高反药物;③15年以上电梯每5年强制安全评估;④客流高峰专岗疏导;⑤机房温控5–40℃、防潮、防紫外线。 |
| 维保单位 | ①10天一次维保(平原半月);②30分钟到场救援;③储备高原易损件(门机皮带、接触器线圈);④重大活动双人值守;⑤故障统计分析须单列“高海拔气候因素”。 |
| 制造单位 | ①海拔>1000米电机温升限值修正;②>2000米低压电器按GB/T 20645选型;③控制柜加遮阳板、耐候塑粉;④不得设置“限时运行”技术障碍;⑤优先供应备件并建立溯源码。 |
| 检验检测机构 | ①设立“保障性检验部”,检验师≥6年经历;②在监督/定期检验合格基础上,每年再实施一次“保障性检验”(含高原项目:温升、绝缘、紫外线老化、静电放电抗扰度);③出具《保障性检验意见通知书》,严重隐患即报监管部门。 |
| 安全监管部门 | ①组建“高原电梯应急处置组”;②保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;③每年至少一次风险分析会议;④对安全总监、安全员提高抽查考核频次;⑤委托第三方公布监督抽查结果。 |
| 阶段 | 任务 |
|---|---|
| 2024年Q3 | 公开征求意见、组织专家评审 |
| 2024年Q4 | 报林芝市政府批准后发布,预留3个月过渡期 |
| 2025年起 | ①重要场所电梯“一梯一档”纳入林芝市智慧监管平台;②保障性检验结果与政府补贴挂钩,优先支持更新改造;③建立“高原电梯故障大数据池”,为后续国家标准修订提供实证。 |
结语